||||

徒步开篇_生死秘境_墨脱行_到达

1. 开篇

1.1. 墨脱行的由来

原本没有写这篇游记的欲望。但闲暇的周末过后突然改变了主意。还是为这次旅行留下点文字。结束行程一周有余照仍未整理。今晚就算开个头。

本在七八月分的时候就想请个年假出去溜达一周。找伴约时间的时候在骑行群里聊起,没想到刘队正有9月徒步墨脱的想法。详谈后、感觉能成行。看着激情满满的队长,想想曾经走过的318。我的心也随之飘向远方。墨脱这个徒步圣地,林芝西藏的江南。随即上网搜索徒步墨脱的各种游记、攻略。看着巍巍大山,茂密森林,飞流瀑布。还有各种传奇的故事:戍边军人的,徒步人的,宗教的。我们这一代人是悲哀的。没有了宗教信仰,没有了封建迷信,没有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的心。小时候被教育信科学,要好好读书。做人要谦虚、要礼貌、要尊重他人。在改革开放几十年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精神世界极度空虚和落寞。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从小到大看到的婚姻也多半是分分离离。哪里还有真爱。而立之年的我早已不思进取。浑浑噩噩的苟活着。没有了追求,没有了进取心的我活着就仅仅是活着而已。

开始本想自己开车去。苦于没有同伴,问了几个朋友均是开始兴致满满,但当说到具体的时间行程后都各种原因不得去。 这时我已请好年假,队长也买了机票。队长说不妨坐飞机到拉萨和他一同出发。但我想慢慢的去,去看看曾经走过的路。实在不行就一个人也要开着车车去。就在临近出发的前一周非典突然活跃起来。他要开车从贵州过来。真是我的好老铁呀,解决了我内心的忧虑。开始还担心一路上两个男的会不会无聊到要死。回来之后才发现那真是多虑了。路上就跟大兄弟似的照顾我。就像那个光头强一样样的好人。

这次出去之后还意外的碰到三个同伴。一个程序猿,一个老帅老帅的小鲜肉,一个久经徒步的老大哥。加上我、刘队、非典。有幸我们六人 组队。到此墨脱徒步六人行正式到齐。

徒步前的我们

从左到右依次排开:牛队、非典、我、程序猿、老大哥、
90后后小鲜肉(高富帅)  

徒步后的我们

1.2.徒步与火锅
本次出行开始于火锅,也终于火锅。
出发前的火锅-《重庆南山枇杷园火锅》

吃在山间的悬亭包间,风景和空气令人心旷神怡。完全没有大堂N张桌子的嘈杂。
菜上的差不多,等锅开就开整。非典中意的青蛙,1斤,结果证明味道还不错哟!


散场火锅《老同学-洞子火锅》

回来的路上,非典和高富帅归心似箭。原本打算在成都停留的计划取消。最终,直接到了重庆。因火锅英雄的缘故,我们决定去吃洞子火锅。开始我还以为是中山三路的防空洞里面的洞子火锅。后来经查看才知道在江南体育馆下穿道靠南山面。于是洞子火锅我们来鸟。

洞子火锅也叫做“老同学-歪馆火锅”,店内壁挂释意:
       何为歪馆
       欲谈“歪”馆,先言为“正”。歪馆:初生牛犊,浅涉江湖,不足之处,岂止二三,惟虚心学习,广集良方,是可有为也,他日小歪转大歪,小歪入正,不亦秒乎。歪者,一心求正!

不知道是欺负我们人少,或是太晚,或是紧随我们后面来了一群人。反正就是进去后半天没有服务员来招呼。点了菜之后也只上了碗和香油。蒜泥啥的都没有,非典去问还说没有。后来服务员从身边走过我叫她拿她又端上来了。反正就是印象不好,服务跟不上。
       这里的火锅刚端上来油是没有滑的,看上去就是干干的一锅。要火开上一阵才慢慢滑开,然后才能烫菜。味道一般般,场景和电影里面一样样的,墙壁上挂着当时拍摄的场景画像和演员画像。

2.正文
2.1.自驾去派乡
2.1.1.出发
我的休假时间是2号到17号共计16天。非典是1号晚上到的重庆。临近休假工作也比较忙一致都没有细心的去挪列清单。直接导致该带的东西没有带,比如快干衣、毛巾等。还好不像上次骑行,对自驾来说补充物资甚是方便。1号下午2点过在外做完事,回家拿上行李就出发。到达雅安后吃了个串串住下刚好晚十点过。
2.1.2.雅安-理塘
9.2日 雅安-理塘    住宿 藏族宾馆 国道 456公里   用时10H 30M
第二天一早起床在宾馆吃过简餐,找个银行取上一路的花销,这次行程正式开始。两个人,一个车。沿着曾经彼此一起骑过的318进发。路上边回忆着3年前的那次骑行,边感叹路上的变化。每每经过标识性的点都往骑行群发去照片。假装曾经一起骑行的小伙伴都在车上。

二郎山隧道。我们在此停留休息了下下。我买了点牛肉干,长条状的买了再剪的那种80一斤。后来送给了牛队。现在我很庆幸我没有带回家来自己吃。因为那个味道不是我的菜。和阆中的手撕牛肉比起来差远了。还记得当年在这里等待、议论吴总的那一幕。正是由于那一天的表现和后面的反差。让我明白了前路漫漫,啥事都不要急着下定论,事实变迁,一切皆有可能。坚守自己默默前行即可,不必在意滚滚红尘。

我和非典在二郎山隧道口

 和我一路的功臣:大红色,柴油驱动,动力充沛,翻越雀儿山杠杠的。

对了我还在这里买了1斤李子,红叶李。后面在车上真心后悔没有多买点。5块一斤脆甜脆甜的,开车累了来一个舒服惨。

题外记:
征服二郎山,征服天堑越通途,一直是当地人的梦想。直到现在,二郎山下民居的土墙上还有当年刊登在《解放军画报》上的老照片 。从画报上看,当年参加修路的解放军第十八军士兵们穿着单薄的棉衣,身上捆绑着绳子吊在半山腰,一个人扶着錾子,一个人挥着铁锤,除了这些简单的工具外,再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与现代的机械化筑路设备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解放军第十八军的官兵们用了4年时间,修通了长达2000公里的川藏公路,同时也付出了4963名战士牺牲的代价。50多年过去了,川藏路不断改建修缮,从砂石路改建为柏油路,千千万万的车与人在这条路上通过,成百上千吨的货物从这条路上源源不断地运进藏区。
即便是第二次穿过二郎山隧道,但那份豁然开朗,任让我触不及防。

就当我们停下来拍照的时候,一列军车队整齐划一的开过来。
插播行程花销
9.1晚 重庆到雅安  住宿 经济宾馆
全程高速 430公里 4H50M
9.2日 雅安-理塘    住宿 藏族宾馆
国道 456公里   10H 30M
9.3日 理塘-左贡    住宿 当年骑行的宾馆      
国道 430公里   11H30M
9.4日 左贡-波密    住宿 木屋酒店
国道420公里   9H30M
9.5日 波密-八一    住宿 客运站对面藏族宾馆
早早住下等队长
今天到达八一后时间尚早,好好休整明天开始
9.6 八一到派镇     住宿 兄弟客栈
班车 五六个小时车程
9.7日 派镇-松林口-拉格  搭帐篷 拉格客栈前行几百米的溪流边
坐车到松林口 50元/人  徒步18公里 
9.8日 拉格-汉密    住宿 曾眼睛四海客栈
徒步  28公里
9.9日 汉密-背蹦    住宿 徐老幺家
徒步  32公里
9.10日 背蹦-墨脱
坐车 100元/人
9.11日 墨脱-波密
坐车 200元/人
9.12日 波密 –  八宿 – 邦达 – 邦达机场 – 昌都
约485公里
9.13日 昌都 – 德格
约340公里  起的晚,修路封路,却步雀儿山脚下
9.14日 德格 – 雀儿山 – 马尼干戈 – 甘孜 – 炉霍县 – 道孚县 – 八美镇
约424公里 快到八美镇时被追尾
9.15日 八美镇-丹巴- 中国熊猫大道-四姑娘山-映秀-成都-重庆
约750公里 
9.16 9.17休整
花销:
住宿+吃饭+油费过路费=去1200+回800+徒步住宿车费900。合计3000左右。

话说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军车。非典以前是军官学校毕业的,所以对军队有一定的了解。说军车里面一定坐着新兵蛋子。还告诉我他们当兵第一天集合后就被收了私人物品,随即被塞进“运兵车”-就是一个漆黑的车厢里面,人挨着人,转捡山路烂路走。本来很近的路绕很大一圈,有严格的里程规定。
车队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车,反正我是不认识的。有一个小车模样的军车,车顶有根长长的天线,车里还有通信设备。我和非典一致认为这应该是作战指挥车。这个车队T字开头。应该是一个团。

用迷彩布,遮挡车牌的“指挥车” 。我偷偷拍的,非典一直叫我手机拿低点。搞得我怕怕的,要是他发现了。拦截我要扣留、要反间谍审查我。可如何是好。

医疗车,看清楚没。这里有个08T开头。后面几天我们还碰到03T 06T 07T 09T 等。非典说川藏线就两个汽车兵团。一个是04年我们骑行时碰到的《钢铁汽车兵团》运送物资,一个就是我们这次碰到《XX兵团》运兵的。名字我记不住了就用0XT代替吧!

今天因为08T车队的关系,再加上一路上各种油罐车,货车,小汽车都非常的多。弯道多,虽然我们有机会就超车,但是速度总也快不起来。不过还好,我们到理塘刚好天要黑。

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当时非典的车载SD卡里面放着音乐。看到军车后便立即切换到应景的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哥》。

踏着军哥,穿梭在军车车队中。轰轰烈烈我们挺进泸定这座英雄城。记忆中课本上那飞夺泸定桥的一幕幕,像走马灯翻滚在脑海。恍惚间今生已已,穿越回热血沸腾的战争年代。等待我的是战火、理想、是浴血奋战。
川藏线第一个长下坡之后就到了泸定县,刚进城就是当年住宿的《青松客栈》。我家的防雨罩上还留着他们家的印章。门前的三角梅开的特别艳丽。我们并没有在泸定过多的停留,直接出城。

感觉中翻过二郎山就进入四川藏区。

感觉中翻过二郎山就进入四川藏区。泸定街头
一直直走,然后靠右前方出城,从一条小巷中爬坡后,右后方转弯进入勇士路回归G318。不久后来到桥上。映入眼帘的是泸桥隧道,隧道很长。当穿过隧道之后。你会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无论是远方蓝天白云下矗立的大山,还是开阔的河面,或是正在修建的空中吊索,亦或是沿河蜿蜒的公路等这些我或熟悉或陌生的景物都展示着生命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神奇以及人类的智慧。
 因为刚甩开军车,非典不敢太慢或者停留。这也是没有在泸定休息的原因之一。因此看着为雅康高速架设的桥墩和桥索,我认为很有纪念意义想停下来看看也不得。 只有在摇晃的车里抓拍两张照片。

河边色彩层次分明。 远处就是从雅安过来的高速公路。在建的桥叫做《泸定大渡河特大桥》。雅康高速通车后二郎山隧道(新建)直接连接这座桥。不必要再经过泸定县城。不知道以后再走318我是会走便捷的高速呢,还是走老路。其实这次的318已经有好多路改道:比如当年老板推车水花四溅的4044涉水区,通脉天险,通脉天险过后那个江水翻滚的短铁桥,塌方区等。当我经过相应路段时候,我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的寻找和搜索那些标识性的东西,试图让我辨别出他们,温故当时的我。就貌似生活水平好起来的我们会在不经意间非常思念儿时的那颗糖果。可时过境迁哪里还能寻回曾经的过往。其实记忆是神奇而自私的东西。他会被我们主观的加以修饰、美化后存储在大脑深处,时不时的蹦跶出来。

过了泸定之后就沿路前进,一路上都有军车的陪伴。也有队友在群里的陪伴。直接穿过康定城爬高尔寺山。经过高尔寺山垭口稍作了停留,吹了吹风。挺冷的。也不想照相啥的。就记得当时说的回来后走新都桥转转弥补当年新都桥叶子没有完全黄的遗憾。后来回来的时候走了G317。高尔寺山隧道虽然已经修通了。但是隧道出来之后公路是沿着山沟而下。这里的山沟可不是一般的山沟哟,公路在山沟里面依沟架桥而下,来来回回不晓得绕了多少个360的旋转弯。

车头的方向其实是我们来的方向,注意到前方高一阶的公路边沿没

弯道过后经过了好多的村庄,然后一直都在下坡。从山上下来,开着车海拔下降快。每每到这个时候非典的耳朵都会有反应。上次我骑行的时候也是耳朵发热。从缺氧到醉氧。今天的路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都在不断的变化。但是这次还好,我没有什么不良反应。下完坡我们在雅江吃了个午饭。然后就是爬哪令我达到生命极限几乎崩溃的十八公里的坡到三姐妹家。之后爬剪子弯山一路到理塘住下无话。

从这里进去就是当年在新都桥看星星,吹牛逼,嗑瓜子,看月亮的地方。记得那天晚上是中秋节,坐在老板二楼平台看见的那只月亮特别的圆。真的不是记忆美化效应。也许是因为哪里离天更近,视野更开阔,也没有任何污染吧!那是我见过最圆最亮最清晰的月亮。也就是那天晚上我决定要买个跟非典一样的飞狗骑行音响。从这里进去就是当年在新都桥看星星,吹牛逼,嗑瓜子,看月亮的地方。记得那天晚上是中秋节,坐在老板二楼平台看见的那只月亮特别的圆。真的不是记忆美化效应。也许是因为哪里离天更近,视野更开阔,也没有任何污染吧!那是我见过最圆最亮最清晰的月亮。也就是那天晚上我决定要买个跟非典一样的飞狗骑行音响。

理塘住宿的旅馆,是一个少数民族,貌似是金边,对金边部落 。墙上有介绍。
金边部落—–系蒙古族后裔,若干年前,因部落四处征战来到今理塘县境内。只见此处水草丰美,草原辽阔,景致悠然,便发愿常住此地不再离去….. ….
在金边人家开的旅馆—-理塘高城我实验了我的新炉头。高原适用的带预热功能的炉头。结果还不错。
虽队长一致都在告诫我不要带很多东西,徒步墨脱要轻装,住宿和吃的都有。但是我还是固执的想住帐篷和自己做吃的。

2.1.3.理塘-左贡    
 今天一早出门就发生了一件令非典连续念叨埋怨我N天的事情。刚出旅馆加速过程中路边一穿着白绒小外套,乌黑长发,面容清新,背着小包二十多岁的姑娘在招手。我点了一下刹车,脑中各种思考,最后问非典停车不。他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我也就加油走了。后来的交流发现我们想法认识一致。后排座被塞满东西。美女没地方坐。于是乎出了城我们就把行李包裹一股脑塞到了后货箱。

图是记为下一个搭车女神腾座位的非典。可是搭车女神再也没有出现过,后来搭了一个不爱说话的藏族小弟弟。
so!机会是留给时刻准备着的人。还有就是意识到错误或者违心要立马改正立刻行动。事后诸葛是优柔寡断和无能的表现。 

理塘出去就是草原高速,两边是开阔的草原,有成群的牛羊,有可爱的土拨鼠,有奇怪的黑水河。视野开阔的一眼望去要开好久好久的呢。其实回头想想在上面开那么快要是有个土拨鼠突然冲出来可如何是好。

路边零零星星的野花,寻了一处下来尿尿。

在野花中… …

从小就喜欢花花草草的我见了花儿总是格外的开心。 天气晴好,风景怡人。当时好后悔出发前没有买无人机。
十点左右我们来到海子山下的姊妹湖。非典给我看他朋友走进姊妹湖的照片,很带感。于是我们两个都想尽量的靠近湖看看。在靠边的时候我们发现有条简易小路可以开进去。毫无犹豫我踩下油门。不一会儿就是看见一座木头搭的便桥。我看不宽,但是能过。但为了保险起见。换非典来开。

去姊妹湖的这条便道对于我们的车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路上好多石头,在通过一个有点难度的石头后。非典坚持找地方掉头不再前进。说我们徒步进去。我说等等我前面去探路。前方不远处就是基本没有路的草地。我突然兴奋了起来。草原呢!开车呢。是可以多么自由和随心所欲的事情。但是死脑筋的非典怎么也不愿意再往前进。说没有带修车工具万一油底壳破了没法。停留在这里还是小事,耽搁和队长的徒步约定就搞大了。没法我们只好徒步前进。走了好一会儿也没有到达湖边,我们在草坪上玩耍了起来。期间有一辆车开了进去的。
回去后发现有人用无人机拍摄姊妹湖。于是前去搭讪,观察。此时我们的车被堵了。经过一份折腾才得以离开。回来的时候再次经过木头便桥非典让我给他用微信拍小视频发去朋友圈装逼。
没有开车进去,没有走到姊妹湖边是我们当天的遗憾吧!于是乎我们一直决定:回程的时候一定要去,要开车进去草地撒欢,要走到姊妹湖最里面的湖边去拍美照,甚至还打算在这里搭帐篷过夜。    … ….(But,回程的我们选择了G317)。

非典姊妹湖射日,我们在姊妹湖大概玩耍了2个小时。

带着遗憾和期待离开姊妹湖,前方不远我们就来到了巴塘。停好车以后,非典建议把后货箱的行李放到前排左。不得不说非典还是很有安全意识的。我们找了家四川炒菜解决午饭(难吃死了),后来买了几个包子带路上。当时我貌似想买袜子和帽子啥的,反正逛了一圈儿感觉太贵就木有买。现在想想,当时的决定真英明,因后来在八一买的价格仅为其三分之一。
吃过午饭后,继续踏上熟悉的道路。沿着巴河边一路前进。这次我们有幸也碰到了磕长头的藏族友人,他们应该是一对夫妻,或兄妹。男的磕长头女的推车做保障。我们超过他们之后在前方找了个有树离河进的地方停了下来。我们一边玩耍一边等着他们。静静的看着。不知道是因为语言不通还是他们不愿意被打扰,试图搭讪的我们并未成功。

车车和树
金沙江和树:动与静。天空和江水:清澈与浑浊。

几脚油门之后来到金沙江大桥,再次藏的我们。没有当年的兴奋尽头。出川入藏分别刷身份证检查之后继续前进。入藏之后沿河一段严重塌方。道路被临时改道。行进在碎石路面异常颠簸。速度放缓下来。一路前进一路都是塌方路段。我们不敢多做停留。当年河对岸的温泉山庄。也只剩下秃秃的石块堆砌,还好模糊辨别。当年藏族女子裸浴的石头依旧屹立在江中。勾起我对当年我的记忆,是如此的清晰貌似发生在昨日。这一段路随时都会再次发生塌方,安全起见我们一路快速通过。但是由于路面状况恶劣。我们本是靠河一边的车道,说不定那个弯道之后的路面亦或出现大石头亦或路面坑洼亦或整个路面塌陷,还要时刻提防对面大货车占道行驶。so我时常急刹车。面对这种路面非典不断的告知我要慢要有预见性。常年在重庆市区开车的我有不良的喜欢就是不加油就刹车。所以在经过一次路面坍塌差点没刹住飙进河里的我意识到必须控制对油门的欲望。

 经过十几公里的小心谨慎驾驶我们终于离开沿河塌方公里开始爬坡。这座山是宗巴拉山,还记得我就是在这座山上定义了我的垭口标识跳姿-刘队拍的第一张。后面一路无话依次经过芒康-拉乌山-如美-觉巴山-登巴村-荣幸兵站-东达山-左贡。到达今晚住宿的旅舍-当年的骑行客栈。可如今的骑行车站人丁稀少。自行车几乎看不见。完全没有当年的人声鼎沸。这一路非典给我谈论了荣许兵站的他是多么多么的崩溃。回忆了当年觉巴山前后的教授客栈以及教授客栈里的我们。我也想起了在东达山碰到的重庆骑友。想起了那天夜晚组队骑行进如美的场景,以及那晚没听招呼一个人跑在前面等队友时那美妙的星空以及右手边看不见江水发出的怒吼。那时的心理没有任何恐惧,只有在那样特定环境下的莫名感受和飙升的肾上腺素。
                       忆如美
单骑下山闯夜路、江河怒吼悬崖边
繁星点点当空挂、误入村庄嘎然止
偷得人生数日闲、此时思量好不欢

左贡如今的当年骑行旅舍《金山城宾馆》。当年这个院子可是停满了自行车密密麻麻的。而如今.. … 

在吃早餐的时候发现门口堆满了人。一眼看过去才知道是一列军车经过。此时我们知道又悲剧了 。赶快吃完。也不管车队我们直接插队进去。one by one 的超超超。今天的路也是非常好的,记得当年我们的行程是100多公里。沿途都是美丽的河套风光,路边现在还修起了自驾游基地。经过和队长的联系以及和非典的商量。我们按照原计划今天的目的地是波密。400多公里道路良好。
今天的车队有些不一样,里面装的兵是看的见的。还有女兵,看表情他们也由高原反应。不知道是不是保密原因坐在靠外的都带了口罩。

当我们接近车队车头时才发现。今天的车队是有警车开道的。非典小顽皮了一把,排在第三位,也就是车队领导车的后面行驶了几分钟。别说,在那几分钟里还真有一种特别的优越感:警车开道,跟着军队领导的车后,再后面还有一帮兵崽子... ...

这就是我们的位置,车队第三辆。^_^最前面的就是警车,我们看了下警车里面坐的貌似也是公安局领导。

一上午相伴的都是河套风光。今天经过了川藏线标志性的72拐。后来在回程的时候我有录制非典爬72拐视频。在后续应该会放上来的。但是视频30分钟有点大,不知道QQ空间是否支持。 

今天还碰到了修路的武警,也不知道路是怎么的了用许久的时间才放行。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反正我是非常敬佩318的武警叔叔的。

2.1.4.左贡-邦达-业拉山-72拐-八宿-安久拉山-然乌-波密

幸好今天的路况不错,在遇到修路限行之后。还能按时到达波密,且在波密逛一圈之后找到了不错的住处--木屋酒店位于扎墨公路和G318交汇的丁字路口。里面的一个美女前台居然是宜宾老乡。不晓得她为什么会在波密住下,也许是个有故事的人吧。
在进波密之前有好长一段路是从森林中穿行。天一直下着小雨,真是的! 我一直都想把车开到山里的某条小路去溜达一圈。在我不断的念叨下非典说你想开进去就开呀。第一次我右转选择的是一条两米不到的机耕道。路上有水洼车有些打滑,不过还在控制中。没走多远发现是伐木时临时挖的便道。开一会儿就无法前进了,下车观望下下,呼吸下新鲜空气,回撤。第二次我选择了一条水泥路面。这种路凭我在内地的经验来看应该是乡村小路。果然,开进不久就先后连续出现屋舍。我放缓车速,观察这两边的景物。突然左前方出现了好多的树枝,说树枝不完全对,因为那是没有树叶的造型各异的或树干或树枝或树根。刚好右边有空地可供停车。
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马棚,然后是厚厚的落叶,再是废弃的拖拉机,然后视野突然开阔。星落排开的是棵棵古树。迫切的心情想走进去,可我又放缓着脚步,轻轻的轻轻的~我怕~我怕打扰,打扰这些安静的生灵。
古老的树木让我感受着大自然之魅力和时间的魔力。这些树木该是一起见证过多少悲欢离合,一起经过过多少风风雨雨。他们一辈子守护,一辈子相往。彼此拼命伸展只为靠的更近一些,彼此竞相生长只为给彼此遮风避雨。彼此竞相脱掉叶子只为腐朽后能给予对方最好的养分。

想爬树来着!看着这么矮可真当我去爬的时候费了好大的力气

爬上去了,上面长的不知道叫做什么。摸起来有点像动物的毛皮。软软的,坐上去好舒服。

我在树上久久不想下来——要是我家的附近有这么一棵树。那周末的时光带上一本书亦或者带着耳机去晒太阳 ~~多好!

路旁的小院子,前方几公里就是波密。其实想想如果住在这里,然后在波密城里面有个工作、或者有份小小的事业。这样的生活可能就是我所期待的吧。

2.1.5.波密-八一
当天晚上我们反反复复的来回于车和房间之间。我们不想再犯和出发时同样的错误。既不能背包太重也不能落下必需品。经过反复讨论后非典决定放弃帐篷等露营装备。而我依然决定带上之前准备好的一切(对讲机除外)。非典主动帮我分担重量:大容量充电宝一个、气罐一罐、牛肉一袋还有啥记不清了。可说好扎帐篷的时候他要一起混账,但后来他毫不犹豫的花200块去住无水无电的木头阁楼,不知道是看上了独自徒步的小姑凉还是独守客栈的女老板。当然这是后话。收拾好之后我们去问前台老乡车辆停放的问题。他告知我们可以把车停更里面去。也可以把车就放在门口的院子里。我和非典商量之后决定不动它。

第二天一早起来,我们商量着搭车还是去找班车,非典说背着两个大包的男人是搭不到车的。查了查攻略,问了问路人。跟着指引顺着公路走。一边伸手竖起大拇指,一路无果的来到交通客运执法管理局门口。刚好有去八一的车。一问价格也合适(两个人260比我预期的低、原来想着怎么也要200块钱一个人),恰好最后两个空位。我们上车就走。一路微雨一路烟雨,波密出发后的景色还是当年一般如仙境梦幻、如书画存意。当地跑客运的司机技术总是好的,在车上讨论了下自己开车快还是客运快。还说了哈BJ40以及越野啥的,反正对我来说是天方夜谭。当然一路上脑子里还是不自主的回放着14年的那次骑行画面。后面走着走着发现不对劲。路变了,不再是14年的路。路旁好多风景都不一样。路不再险,景也不再美。大桥和隧道使得我们安全快速的通过涉水区、塌方区、通脉天险。骑行游玩的精华路段变成了不再适合骑行的快速路,在我的心理多少荡起了些许涟漪。在一阵感叹后,觉得毫无意思就开始睡觉啦。醒过来的时候已到鲁朗镇,司机停车。有人开始下车,后面一问才知道是电子区间限速,我们得登上半个多小时才能继续前进。so,我和非典也走下车,放眼望去。鲁朗变化真大,建筑和14年完全不一样。道路也变了。打造出一块旅游集散中心。供停车、休息、购物。虽未具规模,但也雏形已现。只是再也找不到当年出发的那条路。也罢,发展变化总归是好的吧!上车继续出发,爬色季拉山途中慢慢告别鲁朗风光。下山时天气不错我极力寻找着当年因下冰雹大盘不慎甩车点。那是一个现在看不出任何危险的地方。318上真的是,危险来自多方面特别是天气。下山之后沿着尼洋河车程20多分钟开始进城-西藏第二大城镇林芝地区首府-八一镇。我们和队长相约在此集合。经过网上攻略的查看,以及和队长的通话。虽然我们到达八一客运站的时间尚早有班车到达徒步起点米林县派镇,但是队长的飞机在重庆晚点。他到达八一的时间预计在晚上8点到10点之间。SO,我们在客运站打听好去八一镇的班车发车时间之后。就近住在客运站对面的藏族宾馆。找个餐馆,干锅排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打车去八一最大的超市购物。名字虽忘记了-但里面的东西真的很全,内地超市常用的东西里面都有。还有些藏族特有的比如藏香。我对藏香是好奇的,因为有几天的徒步时间。所以我不能买。超市出来之后我们还去了菜市场。干嘛呢?当然是去采购食物。晚上队长如约出现在宾馆。三人间,预留一张床给他,长条散装牛肉干一袋,饼干一包作为见面礼。三个人见面之后,出去吃了个晚饭。回来后再次整理东西、装包、试包,背负系统做舒适性调整。第二天三人准时起床,7点45坐上8点出发开往派镇的班车。
 插播一下背包清单:

大容量充电宝一个
骑行强光手电一个
气罐两罐
户外套锅 一个
高原适用炉头 一个
八宝粥米  1斤
紫薯 十个
白色长萝卜一个
腊肉一块
鲜毛豆粒 一小袋
陶瓷碗 3个
方便面 三袋
巧克力 士力架 若干
药品 若干
绿林驱蛇粉一瓶
帐篷 一个
睡袋 一个
防潮垫 一个
帐篷灯一个
登山杖 两根
电池若干
衣服 若干
裤子 若干
袜子 若干
鞋一双
2.1.6. 八一到派镇     住宿 兄弟客栈
班车五六个小时车程,费用貌似70吧。 外出我都不喜欢管账。队长在的时候,队长管着。队长不在非典管着。回过头才发现非典的确仔细。 每一笔花销无论大小都详细的记录,而且不管看不看都一一罗列明细并发送给我。队长则跟我习惯差不多,只管收钱和花钱。我估计呀:队长家里应该是她老婆管理财务的。车上售票员统计要回八一的人数,并告知他们。本班车联系方式和下午返程上车时间地点。随后发车。
车行不久离开八一前往今天的目的地派镇。车上有人打电话,听口音应该是四川老乡在这边包的工程,其中一个人要去某某工地,而且在中途还需要带一条轮胎过去。随后他们和司机师傅讲好停车地点。行驶在机场高速,窗外是久违而又熟悉的尼洋河风光。队长说着他当年去大峡谷走的路和我们今天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没有机场高速、走县道、是崎岖的山路,当然风景好很多。我见一路没得什么稀奇的,安静了下来。呆呆的看着窗外扫过的景色。
途中经过一处小景点《江河汇流》:尼洋河流入雅鲁藏布江的地方。尼洋河是雅江的五大支流之一,又称“娘曲”,全长300余公里,河水含沙量少,清澈见底。在汇流处,尼洋河水清澈而湍急,雅江水浑浊而流速缓慢,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尼洋河水汇入雅江逆流而上形成倒流奇观。

在此,班车停留十多分钟。就和普通的景点一样。拍照,尿尿。我对这种到此一游的形式并不感兴趣。不过也逃脱不了上厕所和拍个景点照。呆呆地看会儿眼前的汇流以及远方的山,给队长拍个照、给陌生人拍个照后。上车继续前行。

感觉快到派镇的时候,陆陆续续有人下车。后面不知道是谁在说去大峡谷的可以在前面下车,前面有车送进去可以免门票。到了之后,司机问我们下不下。我们问司机师傅这是哪里。他告诉我们派镇。于是我们也决定下车。下车后对面有个面包车主动问我们要不要逃票进去。逐而谈好价格50/人,目的地是《兄弟客栈》。也是我们计划的起点,因为我们期望在哪遇见同路人。于是乎我们上车。司机安排位置,我在最后、队长中间、非典在最前面。随后司机师傅告知我坐那儿、躲起来、怎么躲。并且让我躲起来让他看。确定OK之后又去教队长和非典。我的姿势是倒下死死的贴着座椅,并且不能碰到玻璃上的遮挡物。三个人都安排好以后司机师傅再三叮嘱要听他口令,躲起来就躲起来。听到什么都不要动也不要出声。至到他叫我们起来,我们才能起来。 司机师傅又整理了下他车上遮光的塑料胶纸。车子发动、开始出发。不一会儿车子停了。司机师傅叫我们躲起来,并看了下车内。车子再次发动。这个时候车里异常的安静:发动机的声音、轮子和地面的摩擦声,过减速带的撞击声,窗外听不懂的藏语,以及自己的心跳声无不都在制造紧张和兴奋。可惜检票口只有一个。那样的感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当我刚有点情愫的时候司机师傅说好了、可以起来了。 随后差不多两分钟。车子停下。兄弟客栈到了。

下车后,屋里出来一个大姐,司机师傅和大姐交待清楚后。反复叮嘱我们不要到处乱走。走远了会碰到查票的。我记不住具体都说的些啥,只知道不要过桥。 后知后觉的我瞬间有了上当的感觉-好不容易来一趟派镇还不能随便看看么… …! 随后大姐带我们进房间,指定床位。并说随后给我们拿些桃子来。我们的房间是木头阁楼。墙壁上有着青年旅社的独有涂鸦。这种地方看看别人的涂鸦也不失为一种乐趣。那天的天气格外好。房间外面有一个休息的地方。太阳正好晒到,我拿出防潮垫铺在木板上。在阳光下懒懒地睡起来。无奈光线实在太强,我只好把旁边晾晒床单的竹竿移过来挡住射向我头部的阳光。 感受着阳光的温度慢慢睡去。 但是没多久伴随滚烫的感觉~我~猛地醒来。这光实在太强,无法直射入睡。于是乎我起身、吃起点大姐拿来的桃子。大姐说就在这阁楼上昨天下午傍晚住这里的人拍到了日照金山。还给我们看照片,的的确确是不错的。唯一不足的是:经过确认那座山不是贡嘎。但儿这并不影响他的美。看着阁楼下的桃子树,我们期待稍后傍晚的到来。

盆里放的桃子,我和非典坐着耍手机

楼下大厅有一位大哥在看电视嗑瓜子。看着并不热情也不面善。和大姐行成鲜明反差。不过看着不像是游客,我前去搭话想问下那些地方“不能去”。也忘记他说了些什么,给我的印象就是。不屑我们“逃票行为”、更不想搭理我们。后来我也不管那么多,我找非典和牛队说出去走走。后来我们出去买了点东西。记得在一个商店里我买了一双足球袜,黄色的。后来过蚂蟥山的时候起了大作用。 逛完后又回到兄弟客栈,无所事事。后来闲不住的我试探性的出去逛了圈看着后面山上也就是我们明天要去的松林口方向应该可以去。 我叫非典和牛队他们说老板说了不要乱走。 喊我也不要走远了。我心想好不容易来一趟,禁锢在客栈里面实在是无聊至极。即便被查到叫我补票啥的,我就随便说编个地方说是找亲戚玩的或者说做义工的。实在不行补票就是。战战兢兢的走在街上,跟着指示牌向着松林口方向走去。还好一路没有碰到查票的人。跟着指示牌穿过陡峭的巷道出了街道。一步一步爬着坡。慢慢的整个派镇呈现在眼前。此时我打电话给非典叫他出来,跟他说我在山上。他貌似答应要出来,可是后面没来。

就是从指示牌的右边小巷子上的山。兄弟客栈就在前面白色车左拐然后走到底再左转后直行几百米的右手边。

前方就是进来的方向, 有一个拦车的栏杆。在点就是停车场,再远方就是景区大门。这个方向我是没有再过去。

这就是我在半山上向下看的画面,加油站前方有一条公路直接连接我前方的公路。结合地图我知道这条路可以直接去松林口。加油站过后是一座桥桥过了才是景区大门。故而不知道如果直接开车,或者直接徒步从加油站前的分岔路上松林口是否会被收徒步门票。此为闲话。
上山的公路还是有点陡峭的。

上山的公路还是有点陡峭的。

这是派镇的全景:密密麻麻的房子。看到这篇游记的生死墨脱兄弟们,你能否找出兄弟客栈。

在走过一节更加陡的路面之后,路开始平缓下来。左前方映入眼帘的是经幡和寺庙,以及在山上行走的人。而前方两块石头貌似组成一道石门,道路从中而过。

石头上刻满的字我一个也不认识。要是此时有一个僧人或者藏族友人走过我一定向他请教。可惜空无一人,有的只有鸟叫和旁边林子里的小黑猪。
给石头来个特写。有认识这些字的朋友请告知我。

再往前方,右边是寺庙,左边是碎石公路。正当我看着手机计算着到对面寺庙的那座山转一圈时间够否时。从碎石公路过来几个当地人,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朵大大的菌子。我上前去问这山里有蘑菇呀! 有有有~蘑菇山里有~你去找嘛就是前面那边走。于是乎我跟着她手指的方向找蘑菇去。

左前方的寺庙和经幡。

 右前方的碎石土路,也是去松林口的方向。

路边的野果子,不知道吃不吃得。

土路
还是土路

任然是土路,怎么上这么多张照片呢?又没得啥独特风景得。是呀风景没得啥稀奇。但是土路旁边的小林子我都一一的钻过。一个小菌子都没有发现。难道刚才那个本地嬢嬢骗我的不成。不对不可能,肯定是地方不对。我继续前进。
前方突然出现了车的声音。我知道是刚才加油站旁边的公路。这里有个路牌,还有个墨脱徒步危险的警示牌。

背后是加油站方向,右前方是松林口,左前方是碎石路大峡谷景区方向。第二天我们就是在右前方的牌子下面上的车。

这是往松林口,方向走了一会儿的回头照。后面又拍了几张照片。就走右前方钻林子找蘑菇去了。这次黄天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好多的菌子。

林子找蘑菇去了。这次黄天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好多的菌子。路边的经幡。以及刚才的寺庙。

第一朵菌子,应该是不能吃的。

第二朵菌子,不知道能吃不。反正当时没有想能不能吃,能找到就知足了。

后面找到的

大约这个一定是能吃的吧

后面发现了好多好多的菌子。我怕迷路,也无法带走那么多。这是牛队打电话来问我在山上还有好久回去。我说在捡蘑菇。他叫我赶快回去吃饭啦。于是乎我用衣服兜着我部分菌子下来去啦。

回到客栈。发现队长、非典和另外两三个人坐在一起。一问才知道也是去徒步的。有伙伴了也,好高兴。不过此时我急迫的想知道的是这些菌子是否可以食用。无奈找了几朵我认为最有可能能吃的去厨房问何姐。被告知他们不知道,说不认识。最好不要吃。于是乎放在地上拍照留念。队长非典各种朋友圈问。得到的答案都是各种剧毒。尼玛的其实我也不在意啦,采的过程玩高兴了就行。

门外走来一群人,是来吃晚饭的。他们应该是要在我们之前吃的。so,我们的晚饭还需要等待。这时队长、非典旁边坐着三个人。非典介绍说也是要去徒步墨脱的。队友、队友~~终于碰到新队友啦!不过都是男生啦。据说前天早上出发的那一队是五个男生、五个女生,他们也是临时组队。并且在墙上找到他们出发前的照片:都是年轻的美女子、帅小子。我们六个相互嘘唏、感叹着都是来墨脱徒步,为何上天的待遇相差这么大哟! 等待吃饭的时间闲着无事,我到门外站站,非典也跟出来。不知何时路边多出几块漂亮的鹅卵石,我猜应该是刚才进去吃饭的那个女子在河边捡回来的吧。我说这石头还多好看的耶。非典说那你带回去啊。这么远我疯球。那就送队长呗。于是乎一人选一坨“精美的鹅卵石”悄悄上楼来。找到队长的背包,看半天后拉开外层的小包把鹅卵石塞在最下面。虽然已经塞在最下面。可是后来被再次整理背包的队长发现并丢弃之。多么好看的石头呀,可惜了、可惜了。要是我们当时“麻烦”一点,放进里面大包的最下面亦或最中间。那将是队长这次墨脱行的纪念石呀,亦或会成为他家茶几上的摆设,N年后被熏陶出茶韵的灵气之石。老了之后茗一杯茶、闭着眼、摸摸石头:老婆子啊!喊女儿带我们去兄弟客栈看看,好不好呀,就是派镇的那个客栈呀,好不好啦… …

听见楼下在叫吃饭,随后队长上来喊我们吃饭。当然这时他还没有发现我们送给他的礼物。此时就在我们下去的时候,阁楼的右上方的远处。下午的那座雪山被夕阳照射的金晃晃。我用手机拍了一张。完全拍不出感觉来。于是乎下楼吃饭。不过队长不放弃拍了会儿再下来的。下图就是队长拍的。

队长说:这是傍晚的加拉白垒峰-就是南迦巴瓦峰对面的高山。 也是神山,比南迦巴瓦矮一些。雅鲁藏布江就是从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之间穿过,形成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峡谷。
百度说:加拉白垒峰 海拔7294米,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外侧,与南迦巴瓦峰隔江对峙,两峰仅距20公里。加拉白垒峰的走向为东西弧形排列,主脊线上向南侧、西北侧增生着数条支脊,多为陡壁悬崖。山谷中 发育着数十条冰川。其顶部比较平展,常年被冰雪覆盖。该地区冰川大都属于海洋型冰川,运动较快,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加之地势陡峭,因而冰、雪崩十分频繁。这里雨季较长,尤其是7、8、9三个月,几乎天天降水,同时云量也很大,峰体终日云雾缭绕。

下楼吃饭,饭初时都狼吞虎咽起来。饭中大家简单的介绍下彼此。饭末何姐过来问菜够不够。吃的差不多的时候何姐开始介绍墨脱徒步路上的情况:包括装备、天气、路况、可行性、以及前几天从兄弟客栈出去的驴友反馈的路况和照片。饭后何姐召集大家来到楼上客厅对着电脑图片讲解一路注意事项。在哪里应该怎么走,怎么辨别方向,那些路口要注意等等,事无具细。回忆当时的情形那就是未来三天的预演彩排嘛。出门在外,碰到这么亲切负责人的客栈老板。我还是第一次。在此感谢何姐。谢谢你的耐心讲解,谢谢你安排师傅把我们送去松林口,谢谢你帮我给达瓦师傅讲价。其实最令我感动的是何姐那份牵挂每一位徒步在墨脱线上的驴友的心。还记得那天晚上,吃饭间何姐不断的联系汉密曾眼睛。电话一直打不通,何姐一直打。前前后后不断的联系,为的就是要晓得前天早上出发的那十个人究竟在哪里。他们今天是要路过塌方区的,如果顺利的话应该到达背蹦许老幺家。就算十个人在一起有女生会走的慢一点,按照时间来算没有意外(没有走错路,是往背蹦方向走的)是应该到许老幺家的。至少应该到三号桥的呀,最近电站施工长放炮的… …于是乎何姐又打电话给许老幺让他们去三号桥对面看看等等。又打电话给增眼睛问那十个人是不是主在他们家的,得知没有住他们家。住的是门巴人开家。何姐更加担心起来。应为住在增眼睛家的话,他会根据前前后经过驴友或者当地藏族人来得知路况。并告知徒步的注意事项。塌方区能过不能过,不能过是否需要救援,万一碰到问题怎么联系怎么救援。这些问题都会做相应的交待。并且在得知需要救援消息后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出发。此话就到这里,反正后面这队人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也不得而知。
吃饭时的我们:高富帅、老大哥

吃饭的我们:刘队、天宇、何姐、我。此时何姐正在焦急忙慌的寻找前天出发十人队的下落。

老大哥非常喜欢喝酒,此时高富帅正在和他推杯换盏。
我们仨在客栈房间,最前面是个大白傻的感觉,红衣是个害羞妹儿的感觉。对不对!

下图是逐一讲解路况时我拍下的关键的图片以及司机师傅达瓦的照片:
第一张图片要很久很久才到的,路上我一直都在心心念念找它。

派镇民警
摘水果的达瓦师傅

听完何姐的讲解,各自回房间。洗漱睡觉一夜无话。

这次墨脱行。虽说目的是徒步,行走派镇到背蹦。但是我对徒步的细节记忆不多。碎片式零星点点无法拼接。没有连贯的记忆:或许是因为烟雨朦胧的天气让我无暇顾忌一路的风景和发生的事情;亦或是因为背包过重无力像川藏线一样轻松应对;亦或是不再年轻,懒惰的我体力下降,能应付一路的乱石、瀑布、寒冷、雨水、蚂蟥、塌方还能跟上队友活着走出来已是万幸。

行走墨脱的过程中我们六人一起应对各种磨砺、艰险。走出墨脱我们团队也就成了生死兄弟。我想旅行的意义就是这样的吧:看不一样的风景、遇不一样的人、体验前所未有的经历,完了性格迥异的陌生人变成无话不谈、彼此信任、相互牵挂的朋友。

言归正传,游记继续。本来想跟何姐约6点的车去松林口,但何姐说没必要-那么早。我们这队人看着都还比较能走。于是约的七点半在寺庙门口等。约定明早一行人6点起床,6点半吃早餐。然后徒步去寺庙。

第二天早早起来,大家收拾妥当调好背带。在阁楼上三五几下来回踱步——测试舒适性。完毕相互检查有无物品遗漏、下楼吃饭。饭毕拍照留念,背上行囊出门。何姐见我们各自的背包之后,告知我背的太多了-可酌情减负。就如上战场的士兵,哪有见过正要出征的战士丢掉兵器的。告别兄弟客栈后——墨脱徒步行正式开启。此时天刚亮(7:03)。

类似文章